+
无印良品:“去品牌化”的品牌化
TopMarketing
2020.11.30
赞 7浏览 2431评论 0收藏 1

设计感?冷淡?低调?严选?无品牌?

提起“无印良品”这个品牌,你第一个会联想到哪个关键词?

以“去品牌化”闻名的无印良品在国内有着一众信徒,他们希望在中国复制无印良品在日本的成功,然而这条路似乎并不好走,不仅是他们很艰辛,就连先行者无印良品在中国也没混出个门道。前段时间,我在【引爆潮流研习社】社群做了个调查,大家几乎给出了相同的答案:会逛无印良品,但鲜有购买。

所以,为什么无印良品会叫好不叫座?去品牌化在中国是不是伪命题呢?回答这个问题,要从无印良品创立之初开始说起。

无印良品:7000多种商品背后是简约自然的理念

罗永浩在接受《人物》采访时,提到锤子手机失败的原因,他认同了吴晓波的观点,错过了行业高速增长的入场时机是失败的重要原因。实际上,包括无印良品在内,所有品牌的成功都与时机相关。1980年,无印良品以西友百货自有品牌“良品计划”的形式诞生,意在提供“没有名字的优良商品”。无印良品提供商品强调实用性、可持续发展,这与当时日本推崇的欧美文化正好相反。

《第四消费时代》一书描述,1975年到2004年是日本的第三消费时代,在这期间,日本经济大国化经历了从巅峰到衰落,经济大国化其实就是欧美化,受美国影响,日本推崇美国式大量消费、品牌消费的观念,然而这种生活方式与日本自古以来的“自然的、简单的”生活相反。因此,也出现了一批反思欧美生活方式、回归日本本土生活方式的日本人,这种消费也在接下来第四消费时代成为重要的消费取向。

1988年,在无印良品被西友百货剥离前一年,无印良品理念的创造者们,包括提出MUJI理念的田中一光艺术总监为中心,良品计划顾问委员会委员、现任生活良品研究所所长的小池一子女士,联合编写出版了一本名为《无印之书》的书。这本书以“自然”“无名”“简约”“全球性”为主题,集合了专家、文化工作者的各种见解。这本书没有出现任何无印良品的商品,只是像写真集一样,介绍了全世界自然、生活、住宅、工具、服装、食物等生活方式。直到现在,这本书提到的“自然”“无名”“简约”“全球性”依旧是无印良品的根基。

1989年,无印良品被西友百货剥离,独立发展。而此时的日本也遇到了经济发展的瓶颈,越来越多日本人开始选择简约、环保、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以无印良品、优衣库为代表的一系列与欧美式的大logo、满身logo、夸张设计相反,价格也更加亲民的品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为了一股潮流。

有趣的是无印良品与优衣库虽然在品牌调性、性价比甚至是部分品类等方面十分相似,但从后续发展来看,他们代表着两类品牌。

优衣库经营的主要是服饰品类,逐渐形成了一个像gap、zara、hm一样的服饰品牌,无印良品虽然也有卫衣、衬衣、睡衣、裤子等与优衣库十分相似的服饰商品,但总体上,无印良品更像一个杂货店,覆盖了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很难用某一个品类来定义他,可他所有商品传递出的一种感觉就让他在人们脑海里有着特殊的位置,提起简约生活就自然会想到无印良品。这像极了上周拆解过的Supreme,虽然“万物皆可Supreme”,但贴上Supreme后,再平庸的产品都会跟“潮”建立起联系。

那么,为何会存在这一类品牌呢?这需要从什么是品牌说起。

品牌:群体的共识,身份的象征

通常我们认为,品牌是一个名称、名词、符号或设计,或者是它们的组合,消费者用来识别产品或服务,区分竞争对手。比如一瓶可口可乐,一瓶百事可乐,两者口感相近,容量相似,价格一致,不同的人会根据品牌选择其中一瓶。事实上,如果你留意观察,会发现选择可口可乐的人远多于选择百事可乐的人。这是因为品牌远比名称、logo复杂的多,他还包括文化、调性、价值观等隐性元素,经过百余年的品牌建设,可口可乐已经成为了快乐、喜悦的代名词,并与美国文化紧密的绑定在一起,而这些非名称、非logo、不能通过肉眼见到的隐性元素是更多人选择他的原因。也正是这些隐性元素往往决定消费者愿意花多少钱、付出多长时间来获得他。

投资大师巴菲特曾在多个场合反复提到过品牌是企业护城河的话题,我认为,这里的品牌就是指是否包含名称、logo以外的隐性元素。一个品牌如果仅仅局限于名称、logo,那么他的竞争对手很容易复制他的产品,模仿他的logo,然后以更低的价格掠夺他的市场份额,如果他具备了隐性元素,那么他就具有了护城河,他的消费者甚至愿意花更高的成本来获得这个品牌,比如同样一件卫衣,一件印着李宁,一件印着中国李宁,两者的价格就差出三倍,如果印上Supreme,价格就能差出10倍甚至更多。

从这个角度再来看无印良品,虽然无印良品没有显性的名称、logo,但他具备简约、自然、环保的隐性元素,应该说,无印良品非但不是“去品牌”,而是更高级的品牌运营策略,也正是这种策略让很多原本就信奉这些理念的人接受了这个品牌,随着无印良品销量的增加、使用的人增多以及简约自然的理念被更多人接受,人们达成了一个共识:无印良品就代表了简约自然生活方式的象征。

这种共识也存在于其他包含隐性元素的品牌之中,Supreme早期通过售卖滑板相关商品与街头文化建立联系,又通过高频的滑板玩家线下聚会,以及滑板素材的传播,成为了街头文化的一种象征,进而通过推出一系列各式各样的联名商品,让人们达成了一个共识:Supreme就代表了“潮”,这才有了万物皆可Supreme。

品牌一旦形成了某种群体共识,并且获得大众认可后,往往就会从一个平淡无奇的logo升级为一群人的身份象征,就像商品贴上Supreme就变身潮品,用上无印良品就代表着信奉简约、自然的生活方式。这也就解释了前面提到的为什么有人会花10倍价格购买Supreme卫衣,因为他们买的不是一件卫衣,而是一个身份符号,就像穿格子衬衣之于程序员,奢侈品牌之于贵妇圈一样。

那么,如何构建品牌的隐性元素呢?答案也在这些品牌案例之中。

首先是明确的隐性元素,也就是品牌理念。Supreme是街头文化、是特立独行,无印良品是简约、自然的生活方式。

其实是产品本身的特性印证品牌理念。Supreme早期的产品,无论是卫衣、t恤还是滑板都契合街头文化,而后续的创可贴、奥利奥、功能手机等各种联名产品都展示了Supreme的与众不同。无印良品所有的商品都符合简约、自然的品牌理念。

还有是诠释价值观带有文化特质的各种营销素材。Supreme的大量与街头文化有关的视频,无印良品的各种产品介绍、品牌理念介绍。

最后是找到信任理念的粉丝群。Supreme的粉丝群是喜欢滑板、喜好街头文化的人,无印良品的粉丝是推崇简约、自然生活理念的人。

从这个脉络,我们再来看无印良品在中国的惨淡,首先因为经济发展的原因,在无印良品入华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对于简约风格是无感的,加之无印良品在中国的定价较高,相同的收纳盒日本卖不到60元,在中国要接近100元,要知道日本的物价本来就远高于中国,此外,因为营销方面的原因,无印良品的品牌理念并没有深入中国的人心,因此,无印良品在中国,逐渐成为了品质消费的代名词,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才能成为他的客群。

可以说,虽然都是无印良品,但中国人心中的无印良品和日本人心中的无印良品,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品牌。

中国的无印良品大猜想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开始出现了一群喜好简约风格的群体,但他们对无印良品并没有特殊的感觉,而是选择了更低价的网易严选、名创优品,这就出现了虽然无印良品式的商品十分畅销,但无印良品的销量却十分惨淡的局面。

那么,中国会不会有自己的无印良品呢?

前段时间,我跟【引爆潮流研习社】社群成员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反而看好“一条”成为中国的无印良品。

原本是自媒体的一条,用了4年时间持续不断讲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逐渐在中国中产阶级占据了独特的位置,也收获了数千万的用户。随后再通过”颜值高,有设计感, 品质最好, 性价比高,日用“选品原则筛选出这些人的心中所好。也就是说,一条虽然是从自媒体转型为商品销售平台,但他基本符合我们提到的品牌理念、产品、内容、粉丝群体,也许可能中国的无印良品就是一家媒体+电商+线下店铺的四不像,其实这在中国并不奇怪,就像螺蛳粉卖的最好的是善于拍视频的李子柒一样。


接下来我们会继续进行每周的话题讨论,也欢迎大家扫码加入引爆潮流研习社,我们一起聊聊在新消费时代,如何做一场合适的品牌营销。


杨泽是谁?

资深品牌架构师,品牌营销研究者。对外经贸大学、阿里巴巴UMIC课堂、36Kr Eclub特邀讲师。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虎嗅、techweb专栏作者,曾出版《精益营销第一课:产品冷启动》

引爆潮流研习社 管理员



创作不易,点个赞鼓励作者吧~
收藏 1
7
评论请文明发言,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2000
全部评论0
一键投稿
营销日历
2025 1
认领材料
*可补充证明材料,比如发布后台截图、名片、认证截图等
*如无其他证明,请点击请点击《认领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