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短剧的变现谣言与商业悖论
剧风营
半天前
赞 0浏览 421评论 0收藏 0

一部画面粗糙、剧情癫狂的《九尾狐男妖爱上我》,用“古装女主开挖掘机”的荒诞情节,在抖音狂揽1.8亿播放量,揭开了AI短剧野蛮生长的面纱。

1754638537183573.jpg

输入一句“东北虎妞回唐朝当公主”,剪映旗下的小云雀AI立即启动:数字人演员自动生成,分镜脚本瞬间完成,背景音乐精准匹配——短短几分钟,一段完整视频跃然屏幕。

与此同时,纳米AI推出的多智能体蜂群技术正将AI视频生成带入新高度,只需一张图片加提示词,就能生成长达10分钟、角色高度一致的完整故事视频。

《九尾狐男妖爱上我》的走红绝非偶然。2024年下半年以来,已有《兴安岭诡事》《霸总雪纳瑞》《末日安全屋日记》等AI短剧在短视频平台异军突起。“50块钱做3集”,“月入50万”,这样的数据听了让人很难不动心。AI短剧真的是短剧行业下一个风口吗?到底是谁再看这些一眼就非常粗糙的剧呢?
全球爆火!中国领航

实际上,早在今年春节前,海外短剧热榜上就出现了一部AI短剧名为《After Divorce: My Five Brothers Paved My Way to the Billionaire Throne》(《离婚后:我的五个哥哥为我铺就亿万富翁之路》),累计热力值超过500万。这是全球首部跻身短剧票房畅销榜的AI短剧。

但搞笑的是,这一英文短剧的播出平台「Reel.AI」背后是一家来自中国的公司——CreativeFitting(井英科技)。CreativeFitting成立于 2021 年,总部位于上海。公司以“AI + 人工”协同模式为核心,构建了从创意生成到商业化发行的全链条解决方案,尤其在 AI 短剧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1754638525476964.png

几乎与《After Divorce: My Five Brothers Paved My Way to the Billionaire Throne》爆红同时,国内AI短剧已经开始出现,2025年1月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联合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推出的国内首部AI贺岁微短剧《美猴王》上线,通过AI生成角色形象与场景,将传统制作周期从数月压缩至两周。

春节档,抖音九五二七剧场上线首部AIGC动画短剧《无名特工队》,这也是AI视频创作者闲人一坤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之后又一次用AI重构创作流程的尝试。此外,快手星芒短剧还与可灵AI联合出品的全球首部AI单元剧集《新世界加载中》。7个单元剧集不仅画风各异,更涵盖了科幻、历史、奇幻、荒诞喜剧等多元题材。

1754638519663119.jpg

在题材选择上,AI短剧一般专注于玄幻、科幻、奇幻,即“三幻”题材。因为相比喜剧、都市爱情、家庭剧等,AI最大的优势就是其无中生有的造物能力。《兴安岭诡事》中鼠群围攻的场景,《末日安全屋日记》的未来末世景观,都展现出传统拍摄难以实现的视觉奇观。

1754638508124826.jpg

平台与资本的密集布局正让中国AI短剧进入发展快车道。抖音、快手等头部平台推出 AI 短剧创作扶持计划,单部优质项目最高可获 500 万元投资;百度领投的井英科技推出海外 AI 短剧 App“Reel.AI”,探索全球化市场。政策层面,国家广电总局2025年2月发文,明确要求“积极探索微短剧创作与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并强调AI对内容创新与传播的赋能作用;广东、深圳等地纷纷出台政策支持 AI 影视技术研发,深圳在5月发布《推动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对AI影视技术研发企业提供多项支持,包括技术研发资助最高200万元。
因为很粗糙,反而满足用户猎奇心理

尽管被观众吐槽“九尾狐的尾巴像鸡毛掸子”“主角面容变换不定”,但《九尾狐男妖爱上我》自5月下旬上线抖音,连续更新27集,播放量已突破1.8亿。

剧中“龙女炸鹿角”“仙侠世界开挖掘机”等雷人情节,虽然很不符合逻辑,但却意外成为吸引观众的流量密码。当年《万万没想到》之所以成为当年的现象级网剧,就是剧中五毛特效因为太过离谱,反而成为传播利器。

1754638493610707.jpg

所谓物极必反,一本正经的剧观众们都看太多了,极致的粗糙、不合常理反而击中了碎片化时代的用户的一种猎奇心理。

这种猎奇恰恰说明目前AI短剧技术还不成熟,极少人是冲着故事去的,大家都是一种看热闹的心理。据业内人士介绍,当前 AI 视频生成技术还存在着严重的底层缺陷,以 “图生视频” 为核心的二维驱动路径,难以保证多场景连续叙事中的人物形象、服装纹理等细节一致性。观众反馈,很多AI作品存在 “恐怖谷效应”—— 虚拟角色表情僵硬、动作机械,如《兴安岭诡事》中 AI 生成的动物角色被批 “像塑料玩偶”。快手可灵 AI 负责人坦言,技术需从 “二维图像驱动” 转向 “三维结构化生成”,才能真正解决时空建模问题。
5分钟100元,不到普通短剧的50分之一

AI短剧的核心竞争力是惊人的生产效率。当传统短剧仍以“天”为单位计算制作周期时,AI短剧已将流程压缩至小时级别。

“一集1分钟左右的AI短剧制作时长大概需要2个小时”,辣糖介绍,这涵盖了构思、脚本、AI素材生成、后期剪辑、发布上线全流程。她的团队仅需4人即可日更,而从业者小朱甚至能单人完成所有制作工作。

网络流传的“50元做3集”说法被业内人士证伪。制作人辣糖直言:“50块可能只是简单的AI工具费用,实际还有设备、员工工资等成本”。

小朱透露,一条5分钟视频的实际成本约100元,且随动作难度和时长增加而上升。目前微短剧的成本区间一般是100集50-100万,一集5分钟的短剧成本在5000-1万之间,也就是说,AI制作的短剧成本不足普通短剧的50分之一。毕竟,不需要演员和不需要场地,所有的成本都是算力和技术人员的工资而已。
变现谣言与商业悖论

与惊人的流量数据形成反差,AI短剧的商业化路径尚未跑通。从行业占比和增速看,AI短剧目前属于非常小众的类型,占据绝对主导的还是真实短剧,只是有些短剧会利用AI完成一部分特效制作而已。

AI短剧“月入50万”的财富神话被证明是业内谣传。如头部账号如《霸总雪纳瑞》虽有1500万播放量,收益仅15万元,仅为真人短剧头部IP的五十分之一。

1754638475755035.jpg

当前AI短剧的变现模式跟普通短剧没什么差别,主要是广告植入(如萌宠剧中的食品品牌)、平台流量分成、付费观看,只是比普通短剧多了一个知识付费,也就是教你做AI短剧。

但如今,随着竞争加剧,平台流量分成费和付费的转化率不断降低,让AI短剧生存非常困难。而且相比真人短剧,广告主对AI生成内容的接受度也有限。

当“反智”成为流量密码,AI短剧的野蛮生长也引发担忧。为了抓眼球,不同于真人短剧爱拍霸总纯爱、保洁逆袭、大小姐复仇,AI短剧们明显更青睐那些场面和设定更猎奇的题材。如《九尾狐》中“炸鹿角当零食”等情节被批“娱乐至死”,可能误导青少年观众的历史认知和价值观。

流量狂欢的背后,是价值观的失守。更危险的是,它精准拿捏了碎片化时代的“爽点依赖”,用密集的“反智”情节让人放弃思考。

让AI的想象力服务于创作,而非无底线的流量饥渴。在这场效率与规范的赛跑中,AI短剧的未来将取决于技术突破与伦理框架能否并行。

本文由作者原创发布于TopMarketing,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 不代表TopMarketing立场。如有转载需求,请联系作者本人。
创作不易,点个赞鼓励作者吧~
收藏 0
0
评论请文明发言,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2000
全部评论0
一键投稿
营销日历
2025 8
认领材料
*可补充证明材料,比如发布后台截图、名片、认证截图等
*如无其他证明,请点击请点击《认领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