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小助手
TOP小助手AI工具正在以传统行业无法想象的速度,重塑内容行业。
在传统动画制作中,一部作品往往需要数百人的团队,花费一年的时间。而如今,一部AI漫剧的制作周期和人力成本已被极致压缩:一个5人团队,可在两周内完成从角色创建到第一集成片的全部工作;在熟练使用AI工具的情况下,1人1天即可生产1至2分钟的成片;3个人15天就做出一部80集的AI漫剧。这在传统动画行业,是不能想象的速度。
这样的效率,导致AI漫剧甚至AI真人短剧这个赛道,彻底爆了。
巨量引擎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漫剧供给量以 83% 的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容,近半年的周均在投漫剧剧目数超过 110 部,累计上线 3000 部,环比增长 603%;而播放量与点赞量更是分别实现 92%、105% 的复合增长,整体市场规模预计在今年再创新高;漫剧相关企业数量也同样在呈指数级扩张,预计将突破数十万家。反映漫剧播放量与商业化程度的关键指标——每日广告投放消耗(日耗)半年内从零到逼近千万级。
随着AI漫剧的崛起,市场上开始出现了巨日禄AI这样专门服务于短剧生产的一站式AI工具。数据显示,进入十月以来,第三方漫剧top榜单上除了沙雕漫内容的爆款作品70%以上使用的巨日禄AI制作。

巨日禄AI创始人杰夫在接受剧风营采访时表示,我们不是养牛的人(大模型厂商),我们是卖牛排的(应用层工具),我们只专注于为市场提供好吃的牛排这一件事情。

从技术积累到行业破局
巨日禄AI并不是杰夫的第一次创业。是早在2014年时,他的公司在电子屏内容管理这个极其小众的赛道做到了全国市占率第一,覆盖164个城市。“我们甚至有自己的解码技术,”他向剧风营透露,“这段经历让我们在图形处理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功底。”
2020年疫情成为重要转折点。线下业务受挫的同时,短剧行业开始兴起,杰夫开始进入短剧这个赛道。“其实我做技术产品的时间比做短剧长得多,”他强调,“这段经历让我深刻理解到,技术必须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
正是这种双重背景,让他在三年前就敏锐地捕捉到AIGC的机遇。“当时我们就做了小说推文工具,虽然那个时候技术基础还不到位,但我坚信AI生产娱乐影视内容是板上钉钉的事。”回顾早期的技术探索,杰夫坦言代价高昂,“我们曾经自己训练模型,在训练期间一个小时要花掉十到二十万,总体在这个上面浪费了1000万到3000万区间,这个钱打水漂打得挺没必要的。”
2024年AI生成视频领域迎来爆发式增长,仅国内市场就有超过200家相关创业公司涌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赛道中,杰夫选择了与众不同的路径。
“我们不是模型厂商,而是应用层玩家,”他形象地比喻,“模型厂商是养牛的,而我们是把牛肉做成牛排的厨师。”这个定位让巨日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了独特的生存空间。

垂直深耕构建的护城河
巨日禄的定位极其垂直,只服务于制作短剧、漫剧的专业团队,不做泛娱乐工具。这种定位背后,是基于对行业痛点的深刻理解。
“即梦、可灵这些产品面向C端,追求易上手,会把工作流做成一条线性队列”,杰夫分析道,“但做一部剧需要两到三万个图片资产,当这些资产排成纵队时,中间任何一列有问题要调整或者二次调用,你根本找不到。再加上一部剧需要两三个人协同,如果一个月做五部剧,那就完全乱套了。”

巨日禄AI网站
他给剧风营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这就好比有些公司办公用微信还能撑得住,但人多了就必须用钉钉或飞书。我们就是为专业团队准备的协同工具。”
更重要的是,巨日禄的核心优势在于“多模型调度能力”。“截止到目前为止,你很难用一个技术能力或者几个模型能力去把所有情况吃掉。”杰夫解释道,“我们的使命是,为用户每一种创作情况提供这个星球上最好的技术解决方案,并且调好了直接给你端上来。”
这种专业定位也体现在收费模式上。“我们是按token收费的,使用一个功能多少钱,生成一张图多少钱,按照任务付费。而且我们不面向C端,起充就是1000元。”

巨日禄AI网站
更深层的护城河在于创始人的背景和公司基因,“我们是行业内少有的既懂技术又懂行业的人,毕竟我自己就在短剧行业待过好几年。”杰夫透露。
“很多工具方根本不知道什么样的内容才会成为‘爆款’,”他指出,“在短剧赛道,审美不重要,能挣钱才是王道。”早期的“巨日禄风”因画风夸张被诟病,但如今已被市场验证——“爆款率比大盘高40%以上”。
“目前Top5的漫剧公司中,至少三家是我从零教出来的——从团队搭建、人员培训到绩效发放、联合首发合作。”他分享道,“有些用户甚至不知道什么叫联合首发,我们就手把手教。”
巨日禄AI的价值也得到了市场验证。自今年5月开放内测以来,巨日禄AI已成为行业认可的技术提供方,由其支持的《我掀翻诡异世界》《公主殿下,您的钞能力已到账》《我在末世当老板,员工全是S级变异体》等作品均是播放量突破千万甚至上亿的爆款。


推动行业成本革命
以巨日禄为代表的AI工具们,正在推动一场深刻的成本革命。
据杰夫介绍,使用巨日禄AI后,一部漫剧的制作成本可从20万元压缩到10万元,制作周期从30天缩短到15天。他还向剧风营透露,巨日禄AI即将上线的AI Agent版本有望将人工成本进一步降至之前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
“这意味着一部漫剧的总成本可能只需要3-4万元,”杰夫透露,“我们已经成功完成了十多部剧的打样验证。”
当然,技术推广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而是人心。”他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有些执行人员会故意把东西做得很差,然后向老板证明AI做不了漫剧,这样就保住了他既往的优势。产品能不能做和用户是不是相信产品能做,是两个事情。”
面对这种阻力,杰夫表现出惊人的耐心。“这就像早期的滴滴,虽然产品模式很成熟,但让市场接受花了很长时间。我们相信,最终胜出的一定是能为行业创造真实价值的产品。”
对于行业现状,杰夫分析道:“漫剧与短剧一样,已进入‘卷成本、卷效率’的阶段。工具的价值不在于多炫酷,而在于是否能高效帮用户挣钱。现在头部公司生产团队规模达到30人到100人,甚至有的到600人,没有专业的工具根本无法管理。”

AI短剧未来
“我们不追求短期利润,目标是成为三年后最好的工具。”杰夫表示,“虽然现在现金流已经打平,但我们更愿意把毛利按住,将成本优势持续返还给用户。”
杰夫告诉剧风营:“我们的技术成本占到总成本的70-75%,其实是偏高的,一直保持毛利控制在较低水平。”
面对AI技术的快速迭代,杰夫认为并没有哪一个模型是断层领先的,“模型的花期都很短,很少有模型能在领先位置支撑超过两个月,这种环境下,应用层反而能保持稳定,因为用户要的是解决方案,而不是底层技术。”

中文在线集团AI动漫部总经理周立强曾在介绍采访时曾表示,保守估计,到2027年国内漫剧市场规模有望突破百亿级别,全球市场则更为广阔。
AI可以持续下探成本,并且行业普遍对技术进步的乐观预期,正吸引着背景各异的玩家涌入AI短剧赛道。
当技术门槛被不断拉低,AI短剧会走向一个怎样的未来?也许好故事永远是最重要的。
而且AI短剧的优势是,它的精品化和成本不是强挂钩的。做精品AI剧,不要要花大价钱请更知名的演员,更好的服化道,只要打磨剧本就行了。所以它的精品化路径更健康。
而AI剧可以低成本实现真人短剧难以企及的题材,如玄幻、脑洞、系统流等,从而开拓新的市场空间,与真人短剧形成了有效互补。

此外,AI漫剧的人物形象与画风具有天然的“全球化”优势,更易打破文化壁垒,触达海外用户。
这是第一个光明的未来。
问题是,你愿意相信并投身其中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