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小助手近日,比音勒芬发布Q3财报。
财报显示,比音勒芬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0.9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3%。结合上半年财报,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达22.33%,线上渠道收入同比猛增71.82%,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比音勒芬集团分析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年轻化战略有关。
2003年成立的比音勒芬,细分高尔夫服饰赛道,2016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被誉为“中国高尔夫服饰第一股”。早些年因用户群体多为40岁以上的中小企业主、体制内中层,一直被消费者定位为“中年男人”专属品牌。
最近几年,比音勒芬通过产品、营销、渠道加快年轻化布局;2025年4月,二代谢邕接班比音勒芬后,开启全面年轻化战略、进行一系列整合营销,目前初见成效。
不过因为增收不增利,资本市场对比音勒芬的年轻化战略也有不同声音。
争议之下,比音勒芬的品牌年轻化战略还是正确的一步吗?

从果岭到室内模拟器,
年轻人入侵高球场地
当下,高尔夫球(以下简称高球)客群发生着显著变化,这种变化从球场蔓延至高球服饰产业链上。
7890高尔夫俱乐部秘书长、36人高尔夫公开赛运作总监杨兴宇介绍,高尔夫球进入中国大约经历了3次客群激增,第一次激增是在改革开放时期;第二次是2003年非典时期,这部分激增的球友以50后、60后为主;最近这次激增是在新冠疫情时期,新增球友年纪在80年——00年区间。
此外,中国高尔夫球协会10月发布《中国高尔夫球运动产业报告》核心数据也指出,近年来,我国参与高尔夫球运动的青少年日益增长。2018-2024年,全国青少年累计注册人数为141290人。2024年,青少年球员新增注册15548人,较2023年增长12%。(该产业报告全文将于今年底正式发布)
海南某高尔夫球场也曾在公开采访中表示,近几年来果岭练球的客人有了一些变化,“一些家庭开始培养小孩练高尔夫。除了来消遣的大人,平时双休日节假日很多小朋友来我们这里找教练上课的。果岭也看着年轻化了一些。”

图/受访者杨兴宇供图
高球客群年轻化发生在果岭,也体现在室内模拟器场景中。
打开小红书,搜索#室内高尔夫#相关话题,30岁以下年轻女性发帖数量占比更高,Top君又综合美团、大众点评等团购平台方面数据,发现室内高尔夫团购下单及评价也以年轻用户居多。
以上数据充分说明,从果岭到室内模拟器,高球运动客群的确在年轻化。
一般而言,某项体育运动的发展会伴随相关产业链的发展。高球行业也遵循这样的规律:随着高球客群激增和年轻化,这部分客群将会对(含球杆、服饰、其他配件在内的)高球装备需求显著增加。
根据一家名为Market Research Future的研究机构曾预测,2024年全球高尔夫装备市场规模为132.6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增至186.6亿美元,2024-2032年符合年增长率约为4.36%。
不言自明,高尔夫装备行业是一个千亿规模的新消费赛道,蕴含巨大增长空间。
比音勒芬代表的高球服饰作为高尔夫装备行业下的细分领域,需要把握这一机会。

与日俱增的消费者VS空缺的品牌认知
高尔夫服饰行业迎来大批年轻潜客,但市场上缺少一个能占领年轻消费者认知的品牌。
高球起源于15世纪苏格兰,后来在欧美贵族中盛行,再加上费用高昂,一直被视为老钱运动,所以早期发展起来的高球服饰品牌也都以欧美大牌为主,切分高净值人群;之后随着高尔夫球竞技属性增强,一部分高尔夫服饰品牌又细分运动装备属性。
目前,Munsingwear(万星威)、FootJoy、Titleist(泰特利斯特)、Honma等老牌专业高尔夫品牌早已占据专业级高尔夫选手的心智;高奢品牌LV、迪奥、 Loro Piana、Brioni今年纷纷在高尔夫赛道竞速,争夺全球顶级老钱;拉夫劳伦、阿迪达斯、耐克、Lululemon、迪桑特、Fila 也布局了高尔夫线,定位高净值及中产人群;各国新兴高尔夫品牌Malbon (美国)、Piv'vee(韩国)Mark&Lona(日本)成长,一部分追求高球生活方式的人群也被分割。

图/小红书,高尔夫服饰品牌(不完全统计)

图/橙湾体育,Loro Piana 2025高尔夫胶囊系列成衣
从专业高球选手到顶级老钱玩家,各个细分赛道已经被不同品牌占据。比如专业级运动员、教练倾向于Titleist;资深玩家倾向于迪桑特、Honma等品牌。唯有年轻化高球服饰赛道,还未在年轻消费者圈层中形成品牌认知。
小梁是一个高尔夫球爱好者,她表示:“很喜欢韩国的品牌,好看的太多了。”小梁这部分年轻女性认为高尔夫服饰是品味和审美的象征,在购买高尔夫服饰的时候更在意款式是否好看;而有些年轻人看重材质和舒适度,北京的柳先生表示:“自己购买时不太看重品牌。”
这便是比音勒芬品牌年轻化的第二个理由:以“年轻人的第一件高球服饰,就是比音勒芬”的定位,抢占空白赛道和用户心智、形成品牌认知,成为细分赛道冠军。

抓住市场机遇 全面品牌年轻化
增量市场、空白赛道,成为比音勒芬坚定做品牌年轻化战略的理由。
围绕品牌视觉、营销、线下渠道体验,比音勒芬做了多种尝试。
品牌视觉层面,一是将标识从“Biemlfdlkk”优化为更易读写的“Biemlofen”;二是结合Logo中的执杆绅士(寓意贵人指路),打造了“新贵”这一全新的品牌叙事符号,目的是拉开与大牌差距、摆脱“中年男人”专属的品牌形象、让比音勒芬成为品味与生活方式的象征。
营销层面,通过代言人营销、产品联名营销、KOL种草营销等方式进行全面曝光。
首先,官宣年轻演员丁禹兮为品牌代言人、合作年轻演员胡一天及李兰迪等形成品牌代言矩阵;
其次,与故宫宫廷文化、以及中国四大名绣之首——非遗苏绣的传承人张雪,推出联名系列;和全球顶尖名校哈佛大学联名,打造了智性高球风产品、重新定义高球穿搭,同时通过联名快闪店在全国各大商圈落地,以“新贵”面貌破圈;

图/小红书,比音勒芬哈佛联名系列
KOL营销上,合作KOL、引发达人及用户广泛效仿,有效触达追求品质生活的Z世代及新中产人群。
2025年上半年,线下VIP纳新数据显示,比音勒芬80后、90后占比超70%,年轻会员占比显著提升。线上渠道中,天猫旗舰店30岁以下消费者占比突破30%,小红书平台年轻粉丝(18-34岁)占比达75%,抖音平台30岁以下粉丝占比近30%。
此外,比音勒芬在线下场景体验上做了更多年轻化探索。今年6月,全球先锋旗舰店落户深圳繁华的太子湾VILLA,打造了一个集产品展示、咖啡体验与 VIP 尊享服务于一体的精英生活空间,升级消费互动体验、强化了了品牌形象。今年10月,举办城市时尚大秀。

结 语
外界对于品牌年轻化战略一直有个误区,认为做品牌年轻化就是为了讨好年轻人、背弃老用户。事实上,品牌年轻化的真正目的是洞察行业最新趋势、让品牌保持长久活力,最终多次穿越行业周期。
比音勒芬为例,其年轻化举措并非以舍弃中年精英客群为代价,而是通过提升品牌的现代感与时尚调性,培育潜在年轻客群;同时也让老用户在穿着体验上感受到“更年轻”的状态,从而在代际定位中实现巧妙平衡,也进一步巩固了原有用户的忠诚度。
至于比音勒芬能否成功塑造“我,即年轻人的高尔夫服”这一鲜明认知,仍需市场给予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