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茗终于要对上海“动手”了
壹览商业
半天前
赞 0浏览 334评论 0收藏 0

出品/茶咖观察

作者/蒙嘉怡

编辑/木鱼

入场上海的最佳时刻,到了?

近日,古茗CFO孟海陵在香港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可能于2026年在上海上市,其后相关知情人士对“A股上市”一说予以否认,解释其为表述问题,是去上海开店,并不是大家理解的登陆“A股”。

今年2月,茶咖观察就已独家获悉,古茗在筹备于上海、南京两地开放加盟,对此,古茗进行了否认。

彼时,古茗在上海、南京两地招募相关团队,定位上海发布的岗位为内控内审负责人,主要在杭州办公。定位南京发布的岗位为销售经理、拓展顾问,主要在江苏区域办公。

而加盟商对此事秉持着较为乐观的态度,并表示想要成为古茗在上海的第一批加盟商,“新茶饮的开店风口本来就过去了,但是古茗要是来上海,前期还是会有一些流量,我们如果要加盟,就要成为‘吃螃蟹’的那批人。”

加盟商有如此态度,主要原因是古茗尚未进入到上海等核心市场。截至今年6月,古茗在全国拥有超过11000家门店,但其在高线城市的覆盖率仍不高——一线城市门店仅318家,占比约3%,新一线城市门店也仅占16%。相比之下,8千余家的茶百道,一线城市门店占比达9.3%,新一线占25.4%;沪上阿姨也高出古茗不少。

更值得注意的是,古茗覆盖城市仅225座,尚未进入上海、北京、南京等核心城市,相比之下,诸如喜茶、霸王茶姬等6千量级的新茶饮品牌,覆盖城市均超过300座。显然,在整个新茶饮行业,古茗在门店布局上显得尤为谨慎。

这种布局是古茗有意为之的“地域加密”策略。创始人王云安强调:“要么不开店,要么密集开店。”古茗一旦在某一省级区域门店超过500家——即所谓“关键规模”,便认定该地区具备了凸显规模效应的基础,借助在已具有关键规模的省份所积累的经验和优势,策略性地进入邻近省份。

目前,古茗已在浙江、福建、江西等八省实现关键规模布局,2023年这些省份贡献了其87%的GMV。其中,按GMV计,门店网络最早达成关键规模的浙江、福建和江西,在全价格带现制茶饮店品牌中,古茗的市场份额均为行业第一。

高密度布局不仅强化品牌曝光,更支撑起其强大的供应链系统。目前,古茗在中国现制茶饮店品牌中拥有最大的冷链仓储及物流基础设施,逾75%的门店位于仓库的150公里范围内,向超过98%的门店提供两日一配的冷链配送服务。今年上半年,古茗仓到店的配送成本少于GMV总额的1%。

高密度门店叠加自建供应链,古茗可以做到一天两次原料配送,而在鲜果茶这个赛道,就意味着它的原料更新鲜、产品口感更具优势。

快速配送体系也支撑了快速研发与高频上新。古茗组建了一支超百人的研发团队,从一二线城市分析茶饮流行趋势和潮流,再根据品牌调性和特点开发推新。据茶咖观察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门店数量TOP10的茶饮品牌共推出了232款新品,古茗以46款新品排名第三。

强大的产品力直接拉动复购表现。研报显示,古茗的季度复购率达53%,高于行业平均的30%。而高复购进一步支撑门店加密和供应链规模效应,形成正向循环。

随着行业竞争加大,下沉市场也不再“岁月静好”,加之万店规模达成与价格带拓宽,古茗的城市适应性正在增强。在低线市场渐趋饱和的背景下,向高线城市的“上移”已成为必然选择。

此前,茶咖观察从接近古茗的人士处了解到,古茗在2024年就已开始考虑在上海、南京两地开放加盟的相关事项,并在2024年多次试水这一市场。

2024年6月,古茗与恋爱向手游“恋与深空”联名上线,在上海BFC外滩金融中心开出了为期三天的临空乐园快闪店,高峰时期,三个取餐口排队总数超8000人;同年年底,其在上海地铁11号线花桥站、南京S6句容站周边开店——虽属昆山和镇江管辖,但已切实触达沪宁通勤圈。

此外,孟海陵在业绩会上透露,截至目前,古茗门店数已超12000家,今年迄今净开店已超2100家,2万店目标“大概率在后年(2027年)达成”,但扩张前提是“保障现有门店持续健康”。

这一切信号都表明,古茗不再满足于下沉市场,“进城”只是时间问题。若参照茶百道在上海拥有超250家的门店规模,以古茗的供应链和产品优势,一旦正式进入,也有望实现百家门店级的规模覆盖,甚至借助其加密模式形成区域控制力。

同时,扎实的盈利与增长能力,进一步支撑其开拓高线市场的信心。上半年,古茗实现收入56.63亿元,同比增长41.2%;经调整核心利润达11.36亿元,同比增长49.0%;门店总GMV突破140亿元,同比增长34.4%。

以往古茗未进入上海等一线城市,源于其谨慎的区域加密策略:优先在已有规模优势的省份深化布局、巩固供应链,不贸然进入高竞争、高成本的市场。而现在,随着品牌规模、供应链成熟度和产品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古茗已具备正面攻坚高线市场的实力与信心。

目前,古茗仍有多个省份、城市没有布局,这意味着巨大的增长潜力。其在高线城市中的拓展,不仅将打开新的增长极,更有望凭借其独特的密度模型与供应链优势,在茶饮红海中走出一条更稳健、更可持续的路径。

本文由作者原创发布于TopMarketing,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 不代表TopMarketing立场。如有转载需求,请联系作者本人。
创作不易,点个赞鼓励作者吧~
收藏 0
0
为你推荐
评论请文明发言,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2000
全部评论0
一键投稿
营销日历
2025 9
认领材料
*可补充证明材料,比如发布后台截图、名片、认证截图等
*如无其他证明,请点击请点击《认领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