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家楼下的格力专卖店,可能一夜之间改头换面,成了“董明珠健康家”。
这波操作,把一贯爱玩抽象的网友都整蒙了:
“一觉醒来,格力企业变微商了?”
“改名叫明珠,我妈还以为是卖珠宝的”
“国有资产变成了私人IP”
“雷军妙妙屋我可能真的会去”
……
很多人都说,这是霸道总裁的任性操作,董明珠疯了。因为啊,暂且不谈微商和路边摊即视感,单说对个人IP的过度依赖也存在着巨大的品牌风险。大家都非常担心:一旦IP崩,格力君何以自托于赵啊?
这样的质疑不无道理,然而董明珠能将一个年销售2万台的破旧珠海小厂,做成市值2000多亿的大企业,她的商业认知必有其过人之处。
正所谓“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试着看穿董姐姐的战略豪赌,我觉得有明暗两条线。
明线上,豪赌个人IP的流量护城河。这个时代的商业,本质上是流量生意。对于非常成熟的家电产业,个人IP带来的流量壁垒则更为稀缺。好巧不巧,董姐姐在玩个人IP方面也是天赋异禀。
比如她多次掀起网络舆论大浪:包括与雷军的10亿赌约、接班人计划、自己为格力手机开机画面、亲手设计玫瑰空调等等。不仅于此,2020年她通过13场直播带来了476亿的销售量。而2021年注册的“明珠羽童精选”抖音账号,也快速吸粉200多万。
再聊回本次改名,“董明珠健康家”基本没有花费任何传播费用就引发极大关注度,微博话题量超30万,格力微信指数日环比增长145%。
如果没有这次事件营销,“格力健康家”会有这么多的优质自来水吗?答案显然是NO!
所以啊,董姐姐可能希望在个人IP流量上继续豪赌,实现个人IP与“健康家”在互动中双向流量升级。
暗线上,豪赌“健康家”差异化品牌战略。这个原因更为关键。如今家电行业正在面临着系统化的转型升级,核心是从产品到服务、从硬件到智慧系统、从空间到体验的全方面变革。“美的智慧家”、“海尔智家”这样的品牌升级,均是同行企业的应对之举。
格力在这场品牌升级战争中,属于最后出牌的玩家。虽然丧失了战略先机,但可以看清其他两家的动作,看清牌局后发制人。
如果直接抄美的海尔的作业,用【品牌名加上“智慧”中的一两字】的格式,格力可以改名为“格力慧家”(“智慧”和“智”都不能用了),但显然这样缺乏创新,非常的粗暴枯燥和无聊,浪费了后发优势。
所以在后缀上,格力选择了“健康家”这个切入点实现差异化。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前缀为什么去格力而用董明珠?
格力早年以空调起家,时至今日,空调业务仍然强势占据格力总营收的78.14%,其他业务营收占比不足10%,可以说,“格力=空调”的概念早已成为一个深深的品牌烙印。
当下,格力要推进冰箱、洗衣机等全品类拓展,深入布局健康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品牌形象的单一化带来的挑战日益明显。
为了规避固有印象带来的消费者认知局限,“董明珠”或许就成为了 既上得了热搜,又下得了门头 的最佳候选项。
总结一下:此次格力改名事件,或许并非是缘于显眼包董姐姐的霸道人性,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论证的战略豪赌。
明线上是在豪赌个人IP战略护城河,暗线上却是豪赌差异化的品牌战略升级。
不过呢,话虽如此,新品牌的VI设计还是需要好好搞一下的,现在确实很挫,“潮”不沾边,“土”也不极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