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格力专卖店更名“董明珠健康家”引发热议。
有人说是“IP跨界”,有人说是“个人品牌变现”,但在商业逻辑的显微镜下,这个动作更像在透支两项核心资产:董明珠的企业家信用,和格力赖以生存的专业壁垒。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当个人IP与企业品牌纠缠不清时,代价会有多昂贵。
IP资产:你的名字值多少钱?
董明珠3个字的价值,是二十余年把格力从空调小厂带到全球第一的魄力;是站在经销商面前喊出“格力永不降价”的强硬;是“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的实业家符号。
这个IP的溢价源自制造业的专注,而非健康产业的基因。
雷军的小米生态链铺天盖地,但门店始终叫“小米之家”,而非“雷军生活家”。
因为雷军深知:企业家IP的核心价值是信任背书,而非产品代名词。用户相信雷军能做好性价比手机,但不会因为雷军做电饭煲就认定他懂美食——这就是IP的边界。
用户认知:强行越界的代价
当消费者看到“董明珠健康家”时,大脑会经历三重认知冲突:
1. 身份错位:“空调女王”为何突然卖起了健康产品?
2. 专业质疑:健康管理需要医疗资质还是销售渠道?
3. 信任损耗:格力要放弃空调主战场了吗?
反观雷军的策略:小米手环监测健康,但产品始终挂在“小米”品牌下;雷军本人为产品站台,但发布会上永远先讲技术参数,再讲情怀故事。
企业家IP是放大器,不是保护伞。
警惕“伪生态化”陷阱
格力近年从手机、电动车到如今的健康产品,本质上在重复“伪生态化”路径:用渠道优势做品类扩张,而非技术优势做场景延伸。
当专卖店被迫销售与核心能力无关的商品时,会发生2件事:
● 导购员不得不从空调专家变身“健康顾问”,专业话语权流失;
● 经销商库存压力从100个空调型号,变成100个空调+100个养生壶。
而小米生态链的逻辑完全不同:用投资孵化外部团队(华米、云米等),既保持主品牌调性,又通过参股控制风险。
好的生态是雨林共生,不是强行嫁接。
格力手机
结语:给企业家的三个警示
1. 慎用个人IP:罗永浩做直播时叫“交个朋友”,没叫“老罗严选”;
2. 警惕渠道幻觉:能把空调卖进千万家庭,不代表能卖好“一杯水”;
3. 守住专业护城河:美的市值超越格力的关键,是在空调之外找到了医疗设备的第二曲线,而非养生壶的第三曲线。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企业家最大的慈善,是让企业活得比个人更长久。
欢迎转发~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