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吒》之所以这么好看,本质是披着电影皮的短剧啊!
剧风营
2025.02.17
赞 3浏览 624评论 0收藏 0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已经破101亿了,看似热闹是别人的,跟咱短剧市场没任何关系。但剧风仔二刷《哪吒2》时突然意识到,这部电影在叙事节奏、人设设计和情节编排上,都与当下流行的微短剧(尤其是奇幻、热血、家庭题材)存在不少相似之处,简直是一部披着电影皮的动画短剧!

来,让我们今天一起扒一扒,《哪吒2》里有哪些短剧基因。

1、主角的「反套路人设」与逆袭成长

电影桥段:哪吒被设定为「魔丸转世」,天生被视为祸害,但通过自我觉醒和亲情感化逆天改命。

微短剧对比:微短剧常见「废柴逆袭」或「反派洗白」设定,比如《邻家大佬暗恋我》中,看似凶神恶煞的黑帮老大,私下却像个纯情少年。为了追女主,使出浑身解数,笨拙又可爱。差异在于电影用完整篇幅铺垫成长,而微短剧往往通过「金手指」(如系统、神器)快速开启逆袭。

01.jpg

2、高密度「反转打脸」

电影桥段:土肥坡的老大发现哪吒被二当家揍得团团转,还以为哪吒是扮老虎的猪,自己刚要发力,结果被敖丙附体的哪吒打的落花流水。

微短剧对比:两层马甲的设定在短剧中也屡见不鲜,比如隐藏身份、扮猪吃老虎、赘婿等热梗,像在《龙王赘婿》中被轻视的主角突然亮明身份打脸反派。但电影的反转更注重情感共鸣(如村民愧疚),微短剧则偏向「爽感」堆砌(如直接武力压制)。

3、家庭线「催泪煽情」

电影桥段:母亲牺牲自己,让哪吒爆发出巨大能量。

微短剧对比:家庭伦理类微短剧常用「父母重病/牺牲」催泪(如《妈妈的白发》),以此变化带来后续连锁反应,主角觉醒、角色关系颠覆、破釜沉舟做派等等,成为剧情转折点,接下来的层次更加丰富。

4、喜剧元素的「碎片化穿插」

电影桥段:太乙真人的川普方言、哪吒「插兜走路」的痞气设计,缓解主线沉重感。

微短剧对比:微短剧常用「无厘头段子」或「玩梗」(如《万万没想到》式吐槽),但电影的笑点更融入角色性格(如太乙的「不靠谱神仙」人设),而非单纯为搞笑服务。

02.jpg

5、「宿命对抗」主题

电影桥段: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对抗天劫咒,贴合年轻观众反抗现实压力的心理。

微短剧对比:微短剧中习惯用打压剧情制造矛盾,常简化宿命为「退婚/退学后逆袭」挑起观众情绪。像《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女主替嫁二婚养猪户后,跟亲戚斗智斗勇还把自己的生意做大做强。《桃花马上请长缨》女主隐藏军功嫁给战北望却遭到背叛,和离后屡获战功并收获真爱。而电影通过「魔丸vs灵珠」的二元对立赋予更深哲学性。

共性总结

03.png

启示

微短剧可从《哪吒》系列电影中借鉴「人设反差强化记忆点」「情感与爽感平衡」,但需适配自身快节奏特性,例如将哪吒的三年成长压缩为「关键事件爆发」(如被诬陷后立刻反击),同时保留核心主题的共鸣性。

本文由作者原创发布于TopMarketing,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 不代表TopMarketing立场。如有转载需求,请联系作者本人。
创作不易,点个赞鼓励作者吧~
收藏 0
3
评论请文明发言,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2000
全部评论0
一键投稿
营销日历
2025 4
认领材料
*可补充证明材料,比如发布后台截图、名片、认证截图等
*如无其他证明,请点击请点击《认领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