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必要拿放大镜去审视《抓娃娃》吗?
文娱先声
2024.07.22
赞 0浏览 527评论 0收藏 0

作者 雨过炊烟,编辑 先声编辑部

 

今年暑期档的快乐,是《抓娃娃》给的。

对观众而言,看《抓娃娃》可以毫无顾虑地在电影院笑两个小时;对市场来说,《抓娃娃》上映5天,票房就突破13亿,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救市效果。而且,豆瓣18.9万人为这部电影打出了7.4分。作为商业片,《抓娃娃》的成绩已经在及格线上。

但导演陆川偏偏要为《抓娃娃》破上一盆冷水。7月17日,他在今日头条平台上毫不客气地diss《抓娃娃》是低质强碱性搞笑片,甚至上升到了文化的悲哀层面。

随后,陆川接下来的一番操作,更是自导自演了一场罗生门。其公司猿动力文化发微博指出陆川在今日头条的账号被盗,陆川火速转发微博,表示沈腾是哥们,史彭元是亲弟弟。

本以为事情到此可以告一段落,却不曾想,今日头条亲自下场打脸,证明是用户自行删除内容,陆川又当又立的几番言论也算是点燃了沉寂已久的电影市场,并免费为《抓娃娃》贡献了一波热度。

而《抓娃娃》作为暑期档第一部爆款电影,两极分化的口碑也确实创造了很多值得讨论的话题,诸如中式惊悚、全方位控制教育、没苦硬吃等。

但话说回来,一部笑过即忘的商业片,真的有必要拿放大镜逐帧审判吗?

《抓娃娃》怎么就成了文化的悲哀?

“不懂的都去拍电影了,懂的都去写影评了。”

网友曾经用这句话集中发泄对于影评人乱评的不满,但陆川的身份颇为尴尬。毕竟他介于两者之间,既作为导演掌控电影拍摄,又作为半资深影评人指点江山,说别人的作品是低质强碱性片时,又可曾想过自己拍过的《九层妖塔》。

网友将陆川此举解读为报当年票房折戟之仇。要知道,《九层妖塔》与《夏洛特烦恼》对打时,可谓全方位溃败。

票房端,《夏洛特烦恼》斩获14.47亿票房,《九层妖塔》仅有6.82亿,连一半都没达到。口碑端,《夏洛特烦恼》豆瓣7.9分,《九层妖塔》豆瓣仅4.4分。保不齐在陆导心里,《夏洛特烦恼》可能也属于低质强碱性搞笑片,强碱性背后,酸性十足。

再来说一下低质强碱性搞笑片这个概念。毕竟是名人造词,ChatGPT将其解读为“包含大量恶搞、夸张和无厘头搞笑元素的影片”。倘若按照这个标准来看,陆川一席话,可谓得罪了大半个电影圈,甚至无差别地扫射到了大量高票房低口碑的商业片。当然,也包括他自己那些票房口碑双扑的作品。

诚然,普通观众可以觉得任何一部电影不好看,但陆川被人诟病的是敢做不敢当的行为。但不管怎么说,陆川也算无形中推动了《抓娃娃》的票房继续上涨。

那么,《抓娃娃》这部电影真的是低质强碱性搞笑片吗?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个问题同样见仁见智。

但根据文娱先声的观感,进入影院之前,如果完全不想思考,《抓娃娃》的确可以让观众大笑两个小时,与此同时,影片也会适当上价值。比如马成钢教育马继业捡瓶子时,跟教育专家们探讨:“人在一无所有的时候,自尊心一文不值”。结尾时,马成钢喊出的那句:“你以为只是我们在操控你的人生,你也在操控我们的人生!”也是中式亲子关系的缩影。

此外,《抓娃娃》也有泪点。影片中,入戏的奶奶因为穿帮,被迫与孙子分离时,回想到曾经的过往,意外诈尸,这段剧情着实催泪。一部商业片做到这些,其实已经足够了。

至于陆川提到的开心麻花雄霸中国电影市场,是文化的悲哀,这似乎更无从谈起。首先,开心麻花并非百试百灵,《超能一家人》、《李茶的姑妈》、《妖铃铃》等口碑不高的电影并未撬动过多票房。其次,电影市场历来包罗万象,既能容忍烂片上桌,也会减少票房不高的口碑电影拍片份额,但一些质量过硬的电影也会黑马杀出,斩获超出预期的票房。

恰因如此,文化的悲哀远不是几部电影爆火就能上升的高度。

拿放大镜审视,不是商业片的正确打开方式

《抓娃娃》的定位既是小品电影,也是讽刺架空喜剧。

影片依然以“西虹市宇宙”为原点,但与《西虹市首富》穷人暴富的设定不同,《抓娃娃》讲述了富人装穷的鸡娃故事。马继业虽然看似穷养,但周围有各种NPC帮他反复学习数学、物理、英语等知识,全家人努力多年的目标,只是为了把孩子送到清北大学工商管理系继承家业,从小鸡娃的压迫感随处可见。

但这个过程,其实折射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一边是富人鸡娃的花样迭出,一边是穷养孩子造成的心理问题,基本上涵盖了中式教育的弊端。也正是因为这样,《抓娃娃》被各路网友解读为中式惊悚。

不过,《抓娃娃》本身是一部商业片,影片中呈现的搞笑桥段,更像是为了黑色幽默式的反讽。

比如,空降的外教需要完全按照课本帮马继业练口语,不能自己瞎发挥;马成钢承包体育场帮马继业捡瓶子时,真正需要靠瓶子赚钱的人只能感叹:“没有资源连瓶子都捡不到”;就连奶奶假装去世时,留给马继业的遗言都是“奶奶的灵魂先在清北大学工商管理系的上空等着你”,台词既辛酸又搞笑。

果然,喜剧的内核仍然是悲剧。

对于商业片来说,能否兑现商业性是第一标准。按照这个标准来看,今年的《热辣滚烫》、《第二十条》、《飞驰人生2》都将喜剧性与商业性结合,创下影视票房记录,是成功的商业片案例。至于剧情,着实没有必要拿放大镜过度解读。

毕竟,商业片承载的首要功能是让观众轻松快乐,在996之余享受难得的爆米花时光。

这就要提一下《唐探》系列电影(第三部除外),唐探宇宙走喜剧推理路线,正如陈思诚曾经提出过的“桃子电影”理论,即外表容易入口,内里裹挟着坚硬的内核。《唐探1》中,凶手思诺被揭穿后,秦风在她面前将折纸立了起来,影片至此留白;《唐探2》中,凶手宋义同样未被绳之以法,秦风亦正亦邪的形象就此立住,但影片大量的喜剧元素也足够让观众爆笑全场。

本质上看,《唐探》系列的高明之处,其实是做到了让一部分追求放松的观众去开怀大笑,让另一部分想要思考的观众去解读细节。

《抓娃娃》同样如此。想要反思中式教育的人,可以通过马继业的经历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家长也能通过马成钢的教育方式给自己照镜子。而丧失文化体力、完全不想动脑思考的打工人,也确实可以通过这部电影获得两个多小时的快乐。

从这个角度来看,《抓娃娃》已经算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片。

如何拍好一部黑色幽默电影?

今年的黑色幽默电影仿佛水逆了一样。

宁浩导演、刘德华主演的《红毯先生》在春节档票房折戟,撤档改期之后,票房也仅有9407.3万;杨幂主演的电影《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拿下5441.8万票房后,便撤档转为网大。相比之下,《抓娃娃》算是好不容易杀出重围的黑色幽默电影。

不过,《抓娃娃》比起之前的作品,仍然略有逊色。国内最早的黑色电影可能要追溯至宁浩作品《疯狂的石头》,各方小人物为了争夺翡翠,暗自角力的桥段令人啼笑皆非。这部电影的票房和口碑创下记录后,中式黑色幽默电影层出不穷,比如《让子弹飞》、《钢的琴》、《驴得水》等电影,这些电影皆聚焦小人物的辛酸生活,影片中的沉重内容也以笑料无形消解,最终仍然给人带来生活的希望。

后来,黑色幽默电影开始将喜剧元素与犯罪元素相结合,比如《追凶者也》、《无名之辈》、《人潮汹涌》、《我不是药神》等,这些电影则通过犯罪情节,更为尖锐地剖析了小人物生存的不易。比如《无名之辈》中,两个蠢贼为了筹钱给亲人治病抢劫,结果抢到了一堆手机模型,这样的结果令人哭笑不得;《我不是药神》则将立意拔高,从国外倒卖药品,是为了拯救更多的人。

而西虹市宇宙的黑色幽默系列电影,则将题材聚焦为金钱方向。《夏洛特烦恼》讲述了夏洛做梦穿越回高中,借助信息差取得成功后,更怀念没钱时的幸福生活;《西虹市首富》则让观众得出了“感动夏竹的不是钱,但没有一项惊喜能离开钱”这样的结论;《抓娃娃》是巨富装穷,但没苦硬吃的设定不在观众做梦的范畴,无法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

可以看出,黑色幽默电影往往会呈现出小人物的辛酸,并通过塑造个性鲜明的群像反映众生皆苦,最后营造出笑中带泪的结局。

但《抓娃娃》欠缺的恰恰是群像塑造,这部电影只能看见一堆NPC教育专家整日围着少爷扮演cosplay,人物形象过于扁平。当然,《抓娃娃》也有部分镜头反映了小人物生存的艰难,比如真正想靠捡瓶子赚钱的人,只能遥望整座被包场的体育场,但一闪而过的镜头,着实不够深刻。

总之,《抓娃娃》就像一面三棱镜,你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获得什么,就能看到什么。

相信玩过抓娃娃游戏的人都有所体会,当你特别想要从玻璃柜中抓出自己心仪的娃娃时,往往什么都抓不到。但最大的收获,还是享受抓娃娃过程中的体验感。

*本文图源网络,如侵权联系删改

本文由作者原创发布于TopMarketing,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 不代表TopMarketing立场。如有转载需求,请联系作者本人。
创作不易,点个赞鼓励作者吧~
收藏 0
0
评论请文明发言,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2000
全部评论0
一键投稿
营销日历
2024 9
认领材料
*可补充证明材料,比如发布后台截图、名片、认证截图等
*如无其他证明,请点击请点击《认领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