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行业早已不乏新人闯入,有好奇尝试的演员一夜爆红,放手一搏的编剧月入10万,也有高调入场的公司败北而归,得失仿佛就在一念之间。
近期一部亲情题材的短剧在遍地战神、复仇、扇巴掌中脱颖而出,以后起之秀姿态冲榜。短剧《母爱无声》上线两天就充值破千万,开播第一周充值达到3000万,目前还在持续增加。
细看短剧背后的出品方酱瓜刀和友和,友和已经被业内人士熟知,曾打造出《十年寒窗无人问》《植物人老公竟是世界首富》《保安老爸是大佬》等多部力作,而酱瓜刀却是第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
剧风营记者发现,这个“短剧新秀”背后其实有三个创作老手。酱瓜刀是由三位资深网文作家酱油、瓜子、蛮一刀于2024年3月携手创办,从三人笔名中各取一字便有了“酱瓜刀”。其中酱油是飞卢小说网首位大神约作者,2016年开始网文创作。瓜子曾在阅文集团旗下起点中文网拿下十二天王之一,获2020年最佳新锐作家头衔,创作时间是三人中最长的,有13年。蛮一刀独家签约于黑岩阅读网,创作出《不败兵王》《至尊龙婿》等多部原创小说。
如果说网文和短剧一脉相承的话,酱瓜刀三人的短剧尝试,也是顺势而为的选择。只是万万没想到出道首作《母爱无声》便来了个开门红。
殊不知爆款的背后,也是酱瓜刀三人无数的艰辛和试错得来,剧风营记者对创始人之一的酱油进行了独家专访,发现市场才是最真诚的判官,没有空手套白狼的侥幸,只有努力付出应得的回报。酱瓜刀也是从最开始的轻视入场,到频频犯错后当头一棒,再到寻得方法打造出爆款。
抛弃10年创作经验
短剧就是从头开始
从2022年开始,短剧行业迎来快速增长,市场规模由2021年的3.68亿增长到2023年的373.9亿,两年间增长了10倍,众多从业者纷纷涌入其中。
彼时还忙着在飞卢小说网码字的资深作者酱油也发现了这个现象,不过这并没让他分心,因为他还忙着小说连更和怎么提高阅读率。直到2023年同为网文作者出身的周培金创立了山海文化,接连打造出数部口碑短剧让山海出品在短剧圈如雷贯耳后,酱油真正感受到短剧带来的冲击“原来我们网文作家是可以往编剧转型的”,也第一次萌生想做短剧的念头。
酱瓜刀创始人之一 酱油(笔名)
于是酱油开始试探性接触短剧,一切就像重新开始一样,从0开始学习什么是投放、什么是流量,研究下沉市场和用户习惯。到2023年8月,酱油真正开始创作短剧,不曾想第一部剧就给了他当头一棒,因为从网文中延续的创作思维让他想在满是赘婿、战神题材里加点不一样的东西。
在第一部短剧剧本创作中,他尝试加入了一些创意脑洞,不仅没如预期的大受追捧,反而石沉大海,并未激起市场的波澜,这让酱油开始意识到,短剧和小说其实是两个东西。他在小说创作中积累的文字功底和思维模式在短剧上并不通用,他跟记者说到“本来以为很简单,等自己做了之后才发现其实短剧和小说写法和思路完全不一样,一个是给观众看,一个是给读者看,这其实是两个市场。小说中很多文字表达是短剧无法实现的,并且短剧的节奏比较快,甚至短剧一句台词的信息,可能小说就得写2000字。”
尽管是有10多年创作经验的资深作家,也还是在转行短剧的开始碰壁了。
酱油透露,去年8 月到 12 月份这小半年是最难熬的,因为这段转行初期的磨合,不仅要他放弃10年写作小说的思维方式,还要学习短剧的叙事逻辑。
这期间酱油做过6-7部短剧,“最开始我对短剧有些轻视的,因为市面上短剧都是龙王赘婿题材,从内容角度看,那我随便写点不是要发财了?”不曾想曾在网文创作上的经验不仅没有帮到他,甚至屡屡碰壁,做出来的6-7部剧中只有2部成绩较好,并没有做出现象级短剧。
酱油反思这半年的短剧尝试,“最大的难点就是要跟随短剧市场的大流,不能按照自己以往的思维去做事。直到过完年之后(2024年2月),我静下心来复盘这半年犯的错,才渐渐找到方向。”
拍摄前一晚推翻剧本重写
经过小半年的摸索后,2024年3月酱油叫上了多年好友瓜子、蛮一刀一起转行短剧创作,“酱瓜刀”正式成立开始专职做短剧内容、制作、投放,但第一个项目《母爱无声》并非顺风顺水。
从前期选题上,他们就尽量规避各种风险,从亲情题材和正能量主题入手,历时19天创作打磨出了《母爱无声》的剧本。但在开拍前一天晚上,三人还是对原剧本不满意直接推翻,从晚上8、9点开始重写,最后通宵赶,终于在开拍前敲定剧本。
《母爱无声》内容虽短,但酱瓜刀希望在有限的内容里突出母亲无声的爱,尽管剧中儿子犯了很多错,做了一些令人发指的事,但他们还是希望借作品强调,人性没有绝对的坏,只是人在不同的环境里有不同的认知,导致会做出错事,但最后能改过自新就是好的。
亲情题材短剧创作3个要点
尽管酱油自称还是个“短剧新手”但他们对短剧已经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酱油在采访中跟记者说到“有人在看短剧,有人在照镜子。我们的目标是让观众在短剧里面通过不同的人物找到属于自己的镜子”。
在短剧精品化的大趋势下,酱油、瓜子、蛮一刀作为创作者,是带着对内容的敬畏入局短剧,酱瓜刀创立便另辟蹊径地选择亲情题材的小众赛道。
酱油表示,“短剧也属于影视内容,那么影视化有一句话叫编在前导在后,作为编剧从内容角度看短剧万变不离其宗,核心要满足观众在精神上的需求。”
他总结亲情题材短剧创作3个要点:
首先要找到你短剧作品观看的人群,因为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内容需求,只有做他们喜欢的内容,他们才愿意付费。比如职场人喜欢看怼老板,女性喜欢看情感迸发,酱瓜刀则将自己的用户定位为40-50岁的观众,这些人被很多短剧创作者忽视,他们不喜欢看战神、逆袭更喜欢家长里短和他们时代的故事。
第二是找到观众的共鸣点,无论是男频还是女频,观众不需要故事多么精彩,只要能打动她,让她从故事里找到共鸣才行。如果共鸣点覆盖的人群数量大,那这部剧一定成功。
第三最重要的就是真实。在不离开短剧本身的内核的爽点之外,要加入一些真实情感,包括社会的现象、社会的共鸣感,借鉴影视小说、搞笑片段等。这就非常依赖编剧的生活阅历和观察能力,需要对网络上的社会的矛盾有敏锐的洞察,要有自己的个人立场。
在每天上新几十甚至几百部的短剧战场,酱瓜刀有自己的创作初心,也在一点点跟上市场的节奏。
真正好的短剧需要故事有内核
人物有灵魂
酱油向记者透露,“接下来6月计划推出4部短剧,今年的目标是每个月稳定产出 4- 6 部精品化短剧,每一部保证的票房不低于 1, 000 万,每个月必须要有一部现象级的作品。”
这个上新的频率,哪怕是早就适应快节奏的短剧公司,也是有很大的压力,不过在酱油看来,这个更新节奏还不到他曾经网文写作的1/10。“单从剧本写作角度来看,我们三位创始人(酱油、瓜子、蛮一刀)也算是国内 T1 阶段的作者,每个月写4-6部短剧完全没有压力,真正的挑战是把每一部都做到现象级。”
“我们之前写小说的时候,一个月更新 60 万字,一部短剧按4万字的体量来算,相当于我们每个人一个月可以产生 12 部短剧的文字内容,做短剧相比当时写小说已经算很轻松了。”
对于业内短剧创作必备的“钩子”,酱油认为那是“市场论”的创作法则,真正好的短剧应该是每一部剧都有每部剧的内核,每个角色有每个角色的灵魂。“短剧应该是‘千人千面’,需要创作者站在剧的角度分析怎么安排剧情、角色,不能按照一个模式去套出一部剧出来,因为有时候吸引观众的不一定是钩子。可能是一句台词或者是一个形象,甚至是一个世界。”
或许正是因为对内容的敬畏和坚持,让酱瓜刀的短剧首作,就在当下同质化严重的短剧中脱颖而出。
酱油跟记者说到“我们的理念是在内容方面不能跟着大众走,要找到自己的思路,这个想法可能不一定是对的,就交给时间来验证一切吧。”
短剧没有造富神话
跨界入局需心存敬畏
面对突发火热的事物,大部分人的心态是不想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是只要有人吃了螃蟹,大家都会跟上来,短剧也是这样。
2023年短剧市场同比增长267.65%,规模达到373.9亿元,骤然地火爆让一批像酱油、瓜子、蛮一刀一样的的网文作家想要转行短剧,期待着趁热打铁、捞金。
对此酱油并不忌惮更多从业者的涌入,反而更期待行业不断扩大带来的机会。“不怕这个行业卷,只怕这个行业不行。对我们来说现在的短剧市场并不算竞争激烈,只有那些想跟风又不去创新的人才会觉得市场残酷。对我们来说,市场大盘越好对我们来说越有利。”
现在的短剧市场让酱油总会想到10年前的网文市场,那时的他也是从第一笔稿费只有5000块钱,用了3个月的时间写到月入10万块钱。而这并不是什么“造富神话”“一夜暴富”,而是不停学习,不停吃苦,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结果。
所以对于想转行做短剧的人,酱油认为首先要掌握方法,然后多勤奋一点一定就能快速超越别人。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而做短剧的同样没有捷径,酱油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内容,“首先要确保有个强大的内容团队,这一条满足了我觉得随时可以上。”
另外酱油看来短剧和网文是两极分化的东西,网文创作者转行做短剧需要规避很多误区,“很多人固执的认为小说能写成功,那么短剧岂不是手到擒来?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很多作家不是没有能力,不是文字功底差,而是他把小说的思维带入到了短剧的思维里来。”
无论你在原本领域有多大的成就,跨界永远都是一场博弈,跨界者都需要心存敬畏,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结果就交个市场和时间。
酱油透露,酱瓜刀的目标不只是打造现象级短剧,“我们希望今年 10 月份彻底实现所有事项内循环,包括制作、投流、小程序开发等,脱离外部供应。”
距离酱油预设的目标仅剩5个月的时间,而这个紧迫的目标在酱油看来不是压力而是动力。“这是我们做事的一贯风格,越是这样我们越有动力。如果我们给自己预留比较长的时间,反而会让我们有懒惰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