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收连续上涨,一脉阳光能否打造“医学影像独角兽”?
赞 0浏览 510评论 0收藏 0

作者 琴声奏响时

自2018年完成B轮融资的一脉阳光,时隔四年,于今年11月13日向港交所发起冲刺。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为整个医学影像产业链提供多元化服务的医学影像平台运营商及管理者,一脉阳光受到多家投资机构的青睐,高盛、新浚资本多次追加投资。

此次递表港交所,一脉阳光在招股书中表示,IPO募集所得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充医学影像中心网络;持续吸纳医学影像相关技术人才;并在医学影像领域寻求战略合作和并购的机会,也有计划将业务拓展至海外国家和地区。那么,作为目前获得独立医学影像中心牌照数最多的公司,一脉阳光拿出了怎样的“战绩”,又能否“一战成名”?

图源来自一脉阳光官网

营收连续三年上涨,一脉阳光的成长秘诀是什么?

据招股书披露,一脉阳光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医学影像专科医疗集团。现旗下拥有影像中心服务、影像赋能解决方案以及一派云服务三大业务板块。

其中,影像中心服务业务是一脉阳光主要的营收来源,招股书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期间,该业务营收占比均超过60%,同时该板块营收连续三年呈现上涨,由3.39亿元人民币上涨至4.98亿元人民币。

而其他两大板块也无一“掉队”,均呈现上涨。影像赋能解决方案业务营收由2020年的1.5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2年的2.7亿元人民币,增长幅度达80%;而2020年至2022年期间,一派云服务业务营收也累计增长533万元人民币,涨幅达45%。

因此,一脉阳光全年的总营收也表现优异。2020年至2022年,一脉阳光的全年营收分别为5.02亿元、5.92亿元和7.8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5.1%。此外,一脉阳光的净利润也同步上涨,今年上半年一脉阳光的经调整净利润为5928万元,同比增长447%。

图源来自招股书

近三年,营收、净利持续增长的背后离不开技术与影像中心网络布局的支撑。

影像中心服务中的区域共享型影像中心能够有效解决市、县级医院影像设备缺乏、专业能力不足等痛点;而一脉云服务则能够帮助医疗机构减少劳工成本、标准化工作流程、实现数据驱动管理,进而提高该等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一脉阳光在整个国内医学影像行业具备绝对领先的地位。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按2022年医学影像中心网点数目、设备数目、执业影像医生数目、日均检查量以及患者支付的费用计算,一脉阳光在中国所有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运营商中排名第一。

在行业内占据领先地位是一方面,完善的网络布局也是一脉阳光的一大亮点。招股书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一脉阳光的医学影像中心网络覆盖16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从一二线城市延伸至56个县级行政区,涵盖8个旗舰型影像中心、24个区域共享型影像中心、43个专科医联体型影像中心以及13个运营管理型影像中心。

同时,三大业务形成闭环还增加了各版块之间的互动频率和信息利用率。该闭环网络连接了不同的参与者,包括医疗机构、患者及其他医疗保健消费者、影像医生及其他医疗专业人员、AI服务提供者等,通过高效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能够更有效的服务闭环中的参与者。

图源来自招股书

整体来看,一脉阳光已经充分运用了现有资源并发挥了自身所长。

此时,外部环境的利好无疑是“如虎添翼”。受益于患者对医学影像检查及诊断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政府政策的利好,中国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市场近年来稳步发展,由此来看,影像中心业务不仅在当下是一脉阳光的重要支撑,未来还将有更长远的发展。

黄金赛道再延伸,“AI+医学影像”助力一脉阳光“行稳致远”?

从市场规模来看,国内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市场仍处于爬坡期,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这意外着医学影像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同时,国内老龄化持续加深、医疗资源不足、影像设备及技术缺口多,使得医院等医疗机构面临较大压力。今年以来,综合类的医学人工智能模型与医学影像领域进行了深度结合。而政策支持也加速了两者结合的应用落地。

亿欧研报数据显示,当前已有70个AI医学影像产品获得了三类证,随着研究的持续深入,产品将不断优化进步,市场规模也随之扩大。同时,2022年国内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在中国医学影像行业中的渗透率仅为1.0%,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的入局才刚刚开始。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按收入计算,医学影像中心行业的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人民币8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人民币2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0.2%,预计2030年将达到人民币189亿元,2022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0.1%。

而一脉阳光的一脉云平台正是这个趋势下的产物。平台通过影像AI的集成和运营来提供全流程的信息服务,而影像云服务的应用落地,为远程阅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医务人员在阅片终端使用AI医学影像产品能够有效降低漏诊率并减轻自身负担。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学影像数据的不断积累,人们越发意识到单一产品的局限性,此时AI医学影像多场景应用落地以及构建相关生态路线的发展方向应运而生。

图源来自亿欧智库

比如将AI医学影像产品应用至远程诊疗、专科医疗结构、体检中心、康复机构等。更进一步的,还可以构建智能化诊疗平台,打造脑壳手术计划软件等。

目前,“颅内动脉瘤手术计划软件”就已经从一线城市渗透到地级市,从大三甲医院到基层医院都有商业化的落地尝试。

而一脉阳光也已经在进行前沿的尝试,搭建了远程诊断系统、远程影像咨询系统,提供远程多专科会诊服务,并在远程会诊平台上聘用了近100多名国内医学影像多个专业的知名专家,提供复杂病例的会诊服务。

当然,市场对于医学影像多场景和生态路线构建的尝试不会止步于此。通过AI赋能医学影像行业,可以让其发挥更大的价值。例如将手术机器人与AI医学影像结合,可以应用于更复杂的手术领域,拓展手术的适应病例范围。

同时还具备临床价值,该技术可以提供更精确的手术导航和操作,提高手术精度和安全性,也可以赋能更多医疗机构,使其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患者和医生资源。

因此,一脉阳光也需要抓住医学影像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巩固现有优势,方能在资本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结语

如今,从医患到国家都非常重视如今AI+医学影像的变迁和进化。多家公司、研究机构都在潜心进行技术攻关,实行多元化、多场景的尝试与布局。

而医学影像这个高精尖行业,产品和技术的积淀更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一脉阳光作为国内医学影像产业链的领航人,若能成功“上岸”港交所,势必将为其产品研发、技术落地开次二次加速,一脉阳光未来的道路将会更加平坦。

本文由作者原创发布于TopMarketing,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 不代表TopMarketing立场。如有转载需求,请联系作者本人。
创作不易,点个赞鼓励作者吧~
收藏 0
0
为你推荐
评论请文明发言,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2000
全部评论0
一键投稿
营销日历
2024 6
认领材料
*可补充证明材料,比如发布后台截图、名片、认证截图等
*如无其他证明,请点击请点击《认领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