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产业似乎尚未真正从疫情危机中复苏。
尽管疫情已基本过去,但这些挑战仍迫使各方寻找新的收入模式和增长点,哪些机遇能真的改变游戏玩法,真正做大蛋糕呢?我们梳理了三个大方向。
100个超级粉丝
每个创作者都是一家中小企业,增长潜力不言自明。据第三方统计,创作者经济也成为2021年音乐领域最受欢迎的投资主题之一。
知名风投a16z对此做出总结:创作者可以通过社交平台培养大量普通粉丝,然后将其中部分转化为付费用户,向其销售更高价值的服务和商品,比如直接互动或提供额外独家内容等等。
靠着超级粉丝打投而登顶Billboard的BTS,也已经证明超级粉丝可以为音乐人职业生涯创造出怎样的奇迹。据音乐科技公司Utopia Music预测,2028年,粉丝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美元,相比2020年增长900%。
可以看到,在疫情后,各大音乐公司似乎对此愈发重视起来。
Spotify创始人Daniel Ek去年提出,音乐经济的下一波增长就来自于超级粉丝变现。他相信,Spotify生态系统未来会容纳5000万创作者,并且在平台改版后,还向更多音乐人开放了“粉丝优先”程序,为音乐人的铁粉发送信息,提供早鸟票或限定周边。
近年来,平台方和内容方也在积极开始试验,比如环球音乐联合Tidal、华纳音乐联合SoundCloud,共同探索流媒体的新分配模式。目前,据Tidal CEO Jesse Dorogusker透露,新模式会基于现有的比例分配模式,“加速订阅用户增长,深化留存,并更好地变现粉丝,以让音乐人谋利,扩展音乐社群。”
这首先意味着,要让流媒体平台的技术支持识别和奖励那些超级粉丝、超级分享者和探索者,并了解他们的心态,以及如何吸引他们。Jesse Dorogusker认为,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音乐流媒体的潜力才刚刚打开。
华纳音乐新上任的CEO Robert Kyncl举了个例子,平台也可以嘉奖带来更多付费订阅用户的音乐人。假设有粉丝因为某音乐人而成为了订阅用户,即便这位粉丝并不是只听一位音乐人的歌,这位音乐人也应该获得激励,比如平台在分配流媒体收入时,可以基于其播放量表现乘上一个更高的系数。
目前,Spotify、Tidal和SoundCloud都分别推出了音乐人服务平台,为音乐人提供更多歌曲相关数据。其中,Tidal在上周推出的TIDAL Artist Home允许音乐人能把控自己的个人页面,增加各类社交媒体的链接,让听众可以转化成粉丝。而在音乐人有一定知名度后,还能对此页面修改管理权限,开放给自己的团队进行管理。
Web3音乐平台Audius最近也将此作为侧重点。Audius联合创始人Forrest Browning认为,传统音乐流媒体平台并不对粉丝进行区分,让音乐人无法接触到自己的超级粉丝。而Audius则为音乐人提供了能够细化粉丝服务的选项,让音乐人可以为超级粉丝提供独家的内容和服务。
虽然各方对于超级粉丝的探索虽然已经开始,但似乎都还在早期阶段,相信随着流媒体平台的新分配模式正式出炉,超级粉丝将在其中扮演不小的角色。但存疑的是,让流媒体平台和唱片公司制定规则,独立音乐人真的能从中受益吗?
新场景背后的价值狂飙
比如,他谈到了平台对于商用音乐授权的看好,即相比低廉的授权版税,TikTok更强调商业音乐授权这种共同的附加业务能为音乐人带来的价值和收入。“小企业只需要轻轻一点,就能使用自己想要的任何歌曲,他们可以快速付好同步授权费用,而不必经历长达几周乃至几个月的审批、法律费用等等琐事。”
当然,这并非是TikTok一家之言。
在元宇宙概念火热的时候,唱片公司们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尤其是华纳音乐在游戏和元宇宙方面投入不少,不仅投资虚拟平台WAVE、“元宇宙第一股”Roblox、区块链解决方案提供商Forte等,还与区块链游戏平台The Sandbox、NFT平台BlockParty、NFT交易平台One Of等进行合作。这些都是为了在游戏、NFT等未来音乐场景里抢占先机。
在华纳音乐近几年的电话会议中,也多次谈到新场景是继流媒体之后带来增长动力。环球音乐CEO Sir Lucian Grainge同样指出,仅近三四年间,社交媒体对于环球音乐而言,就从“几乎不存在”的业务变成了最高类别之一。
然而,发展的并非只有音乐场景。随着AI创作能力和以此为基础的创作者工具发展,新音乐场景的海量音乐需求似乎更可能被AI所满足。那么面对海量音乐,如何高效完成确权、AIGC内容的版税收集与分配,音乐人如何加强与粉丝的情感联结,创造AI音乐无可媲美的附加价值,也是随之而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音乐流媒体的周期性涨价
但事情是否能够如其所愿,还很难说。毕竟,视频流媒体行业和音乐流媒体行业还有诸多不同。
比如视频流媒体有独家内容以留住客户,而音乐流媒体的用户一旦涨价,就意味着免费用户的流失和广告收入的减少。尽管各大音乐流媒体如Apple Music有推出独家的线上演出内容作为尝试,但目前显然尚不能成为留住用户的王牌。
再看Spotify,作为行业龙头,嘴上说了多年涨价也未行动起来,让9.99美元的价格一坚持就是二十几年。最近,在其他流媒体涨价之后,Spotify黄雀在后,又庆祝获得了更多因为价格而转移过来的用户,足以见得其真正涨价的意愿似乎并不高。
视频流媒体制作内容的成本是固定的,涨价只会带来直接的更高盈利,而音乐流媒体和三大唱片公司通常是以分成模式进行合作,且内容成本超过七成。也就是说,即便音乐流媒体平台真的冒着用户流失的风险涨价了,涨价的胜利果实也会被唱片公司啃个大半。也难怪唱片公司总是鼓励流媒体平台涨价,但对于音乐流媒体平台而言,单纯涨价显然未必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相比之下,对于超级粉丝价值的深度挖掘,看起来对于音乐流媒体平台还更有意义。
总而言之,继华纳音乐之后,如今越来越多的音乐公司如Tidal、Live Nation都表达过“音乐被低估了”的观点,然而,“让音乐增值”和“我方从音乐增值中受益”,这似乎是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但无论如何,都值得一试。就如同扎克伯格所说,“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唯一肯定会失败的策略就是毫不承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