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求健康是不可逆转的大潮流”
我们的食品正在被生物科技包围,为什么这么说?像生活中发酵的酸奶、加入酶的面包和酒、生物技术二次开发的果糖浆等等,我们的一食一饮早就浸润在生物科技里,食品也因此更具有丰富的营养和美味的口感。
许多品牌对生物科技在食品应用的探索,还在继续,新型的材料和保健功能也正被大众关注。经历3年变动,大众的健康意识不断崛起,更追求食品的健康属性、营养的摄入或是调理机能的价值。
记者在第二届VCON新锐品牌展上,关注到「华熙生物」正加大对功能食品领域生物活性物的研发投入。发现华熙生物从2021年开始布局功能性食品业务线,更凭借对生物科技和生物材料的专研曾表示,“功能性食品将是驱动华熙生物营收增长的‘第四轮’。”据2022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功能性食品业务在低基数下大幅增长,实现近两倍营收,2022年上半年营收额约4436.58万,占公司营业总收入1.5%,不难看出功能食品的强劲发展潜力。
▲《新消费造物者》113期嘉宾
「华熙生物」功能性食品事业部总经理曾若平
「华熙生物」功能性食品事业部总经理曾若平表示:“生物活性物在食品赛道的人群渗透、消费频次、应用等方面都有非常广阔的机遇点。华熙生物凭借23年在科研和供应链上的深耕,已经构成“强上游”的核心壁垒,这一优势能让品牌在食品板块更游刃有余地进行探索跟尝试。”
到底华熙食品如何看待生物科技与食品的结合?怎样构建产品矩阵?又是如何进入消费者心智?
功能食品赛道壁垒高企
“强上游”基因是入局底气
Q:从生物科技切入食品赛道的背景或契机是什么?有怎样的市场洞察?
曾若平:
华熙生物的公司使命,是“让每一个生命都是鲜活的”,让生物科技应用到更多的生活场景中,带给消费者“健康、美丽、快乐”。而食品赛道,生物活性物的人群渗透、消费频次、应用等方面都有非常广阔的机遇点。
同时,华熙生物也在加大对食品领域生物活性物的研发投入,目前除了玻尿酸、GABA已经成熟,还在多聚寡核苷酸、NMN、人乳寡糖、燕窝酸、红景天苷等方向取得了重大突破。基于消费者对健康饮食意识的加强,我们认为,以生物活性物赋能健康功能食品,能更科学、更有效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Q:自2021年踏足食品赛道以来,华熙食品在经营上,呈现出哪些新特点和变化?
曾若平:
过去2年来,国内功能性食品可以说是经历了一番大浪淘沙。从众多新锐品牌纷纷高调入局,到部分存活、部分折戟,实际上正是呈现了功能性食品这一品类的特点:看似入门容易,实则壁垒高企。在这一赛道要生存要壮大,既需要有传统快消食品的壁垒能力“供应链掌控+销售渠道掌控”,也需要有保健营养品的壁垒能力“功效专利成分配方的科研能力”,两者缺一不可。而华熙生物一直以来都是“强上游”,在科研跟供应链上有自己独到的壁垒,这一优势能在食品板块更游刃有余地去进行探索跟尝试。
2021-2022年,从多品牌、多需求、多渠道的不同切入点,华熙在之前从未涉足的食品领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从2023年开始,策略方向上会从“放”转为“聚”:产品上,会在过往的经验指导下,聚焦到潜力爆品上,进行升级迭代跟冲刺;供应链上,会根据潜力爆品进行布局;销售渠道上,会根据精细运营的目标人群,线上线下双向精准拓展。
图片由华熙生物提供
Q:对于突破市场困局,寻找品类新增量,华熙食品有怎样的思考?
曾若平:
事实上疫情这三年,是一次彻底的、全民性的健康理念升级教育。公众对于健康、对于营养的理解和关注,在跌宕起伏中得到了质的飞跃。所以,对于真正有实力、有功效的大健康食品来说,目前的困局是暂时的,因为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永远存在,且越来越重视。
所以,破除暂时性的迷障,认清长期需求的趋势,华熙食品会更加坚定地打磨好产品、打造好渠道,满足越来越精细化的人群需求,带来更多健康有效的食品选择。
用玻尿酸+适配差异化需求
努力撕去“智商税”标签
Q:品牌目前的产品矩阵是怎样的?有什么人群和使用场景的考量?
曾若平:
目前华熙食品的产品矩阵是根据“生物活性物×适配人群×适配场景×适配产品形态”来设计的,其中两大子品牌“水肌泉”和“休想角落”分别提供差异化功能需求。
水肌泉 = 玻尿酸×对玻尿酸有认知信任的爱美女性×随时随地轻松补充×瓶装饮用水
为25-40岁的白领女性、精致宝妈,提供更触手可及的、轻负担的口服玻尿酸选择,补充玻尿酸,就跟喝水一样简单。
图片由华熙生物提供
休想角落 = GABA×熬夜亚健康人群×睡前来一杯×固体饮料冲调
图片由华熙生物提供
Q:生物健康与食品结合入局不易,华熙食品在产品研发和工艺研制上做了哪些努力?
曾若平:
以口服玻尿酸为例,华熙已经制备了不同分子量的口服玻尿酸,并且根据不同分子量的功效侧重,进行了严密的人体食用测试。
比如:对于骨关节,大分子玻尿酸可以发挥抗炎作用,中分子玻尿酸可以参与软骨保护;对于皮肤,大分子玻尿酸可经过肠道菌群分解为HA寡糖后吸收,而小分子玻尿酸可以直接通过Caco-2细胞单层吸收,都可以转移到皮肤,促进纤维细胞增殖和玻尿酸再合成,改善皮肤状态。
Q:今年整体的年度战略是什么?基于此,品牌有什么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方面的新规划?
曾若平:
今年整体的年度战略,是聚焦“玻尿酸+”这一细分赛道,通过不同的产品形态、复合配方、使用场景,全面提高口服玻尿酸的认知、渗透及认可。
提及“口服玻尿酸”,肯定会来到大家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到底口服玻尿酸是不是智商税?”
首先,口服玻尿酸在全球应用到食品领域,已经有接近30年的时间,覆盖了美国、日本、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更关注食品保健功能的国家地区,Swisse、资生堂、POLA、GNC、Movefree等国际知名品牌也早已推出相应产品。
其次,我国口服玻尿酸在“蓝帽子”保健食品中的应用,早在2008年就开始了,获得批文的产品涵盖了“改善皮肤水分”“增加骨密度”“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祛黄褐斑”五项保健功能。同时,哈佛大学、清华大学、江南大学等国内外权威机构都有相应的功效测试结果进行发表。所以,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口服玻尿酸绝对不是智商税。
图片由华熙生物提供
当一个新成分、新物种诞生时,我们不妨多给点耐心和时间,保持开放的心态,让科学研究给我们更多的答案。
回到问题本身,今年的策略就是聚焦“玻尿酸+”,我们会在“认知”“渗透”“认可”三个方向进行发力。
“认知”:联合权威专家及机构,以科学的人体功效测试为根本,持续、严谨地进行口服玻尿酸在“安全性”、“功效性”的验证及市场教育,包括皮肤水分、睡眠修复、关节润滑、调节免疫等多个维度。
“渗透”:以多种产品形态、复合配方来渗透多个消费场景,让更多人开始口服玻尿酸,比如想喝就喝的玻尿酸饮用水,睡前半小时喝的玻尿酸熬夜精华饮,餐后清新润喉的玻尿酸口腔益生菌,调节肠胃菌衡的玻尿酸益生菌……
“认可”:找到精准人群和精准渠道,优化转化成本吸纳原点用户群,配合经过验证的价格带,以先喝带动后喝,培养出这一群体认可的生活方式标签,形成长期复购跟食用习惯。这就意味着我们的销售渠道、市场宣传要更加精准,对原点用户群的画像要更加立体。
追求健康是不可逆转的大潮流
从认知开始,拥抱趋势
Q:品牌目前的营销渠道有哪些,是如何进行布局的?
曾若平:
主流的渠道,比如天猫/抖音/京东/小红书/有赞/知乎等,我们均有布局。基于不同产品线的特点,我们会制定不同的销售渠道重点。
水肌泉:由于口服玻尿酸是新的功能成分,需要讲解跟教育,我们一开始会侧重以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市场教育,协同权威专家、机构的专业背书,打开认知后主攻线下渠道的开拓,且是针对目标人群的有效触达线下渠道。先让更多目标人群开始喝,打开人群渗透率,再用电商进行复购转化,培养其饮用习惯。
休想角落:重点聚焦线上渠道,找准熬夜人群所在平台/时段,进行痛点宣传及成分教育,从而提高转化。同步跟踪用户使用体感情况,将体感明显的用户吸纳成为品牌KOC,对产品进行二次宣传推广,用老客吸引更多新客。
Q:您认为未来功能性食品是大势所趋吗?
曾若平:
当然是。在饮食上追求健康跟功效,这是不可逆转的大潮流。在欧美日韩都已发生,尤其是跟国内饮食习惯相近的日本,在功能性食品领域已发展得非常成熟。可以说,在日本几乎不存在“非功能性食品”,毕竟连一瓶无糖茶,都含有针对内脏脂肪的植物功效成分。而这一趋势,需要时间,需要教育,需要科研,需要验证,也需要市场以耐心跟开放的心态,来拥抱新的发展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