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内参导读:2014年,反腐是一个年度热词,而中纪委网站更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纪委网站是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主办的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走红的原因不仅仅是反腐力度的加大,更是政务透明化的举措。中纪委网站自2013年9月2日开通以来点击量和访问量高居政府类网站榜首。
来源:刺猬公社
12月23日,中纪委网站发布信息,截至11月底,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官员96788人;此前一天,更是发布了大老虎落马的信息,引人关注。
回顾2014年,“反腐”无疑是一个年度热词,中纪委网站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自开通以来点击量和访问量高居政府类网站榜首。
新华社21日发布年终特稿,称“决心前所未有,力度前所未有,成效前所未有——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注定在党的建设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自十八大以来,中纪委“打老虎”、“拍苍蝇”、“猎狐狸”马不停蹄。
中国反腐前所未有的高压态势,使得平日里一点都不高调,甚至戴着“神秘面纱”的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成为一个曝光率很高、很活跃的部门。而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主办的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成为这些重大反腐案件的线索来源,跻身今年中国最“新锐”的媒体,猛料不断,夺人眼球。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于2013年9月2日正式开通。自上线以来,第二个月的点击量就达到3000万。2014年3月,总访问量已达到2.3亿次,日均访问量超过120万次,峰值达到600万次,远远超过了其他政府网站,俨然已经成为政务网站的NO.1。
一、为何成功?七大理念
中央纪委网站成功的理念可以总结为以下7点:
坚持认为该网站属于政务网站性质,而非新闻网站:强调所发布信息的权威性,把信息的解读留给媒体。
将网站打造成中央纪委反腐倡廉信息“第一出口”:成为各媒体记者获取反腐信息的第一手信息源,新闻开头已变成了“记者从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获悉”。
中央纪委副书记上访谈,回答网友的提问:王岐山书记曾明确要求一起参与开通仪式的多位中央纪委副书记等领导应该参与网站的在线访谈,与网友们直接交流。中央纪委常委、秘书长崔少鹏、中央纪委副书记吴玉良、张军等都接受了在线访谈。他们随便在访谈时透露的一点权威信息,都会成为新闻媒体的头条新闻。
建立纪检系统信息联动机制,第一时间发布查处信息:纪委系统反腐提速,通过建立一个各级纪委、各单位之间的信息联动机制,将各地纪委查处信息第一时间公布。
该披露的一定披露,决不搞无谓的神秘化:目前网站上包括领导机构、领导人员等信息已经完全公开。逐步去除中纪委的“神秘化”色彩。
迎战移动互联网络时代,中央纪委准备好了:网站上线后10天,中央纪委常委、秘书长崔少鹏在访谈中说,“网站采用最新的网页开发程序,非常适应手机、平板电脑使用,我们将适时推出网站的移动客户端等其他一些应用服务,以满足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和网友随时随地随身应用。”同时也表示,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网站还准备开通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应用。
做政务网站,但采用典型的新闻报道手法:在中纪委网站的操作实践上避免了政务网站的一个典型误区,摒弃了典型新闻报道的手法,如揭秘式报道等。中纪委网站推出了“走进中央纪委监察部系列报道”等带有明显新闻报道手法痕迹的专题。
二、为何会火?从神秘到亲民
一位不愿具名的中纪委人士说,中纪委网站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纪检监察机关在社会上“神秘化”、“隐密化”的色彩。“高大上”的中纪委通过这一个网络平台实现“落地”,其做法也十分亲民,并符合广大网友的口味。
猛料多,尺度大
今年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坚定不移地反腐败,“打虎”绝不手软、“拍蝇”毫不留情、“猎狐”永不停止,反腐席卷全国,老百姓也纷纷“搬个小板凳”等着看热闹。
十八大后,18万“老虎”、“苍蝇”一起被打,59名省部级以上官员被查处。其中,副国级以上官员4人,中央委员4人。周永康、徐才厚、谭力、万庆良等一只只“大老虎”落马,权威的查处信息都出自中纪委网站,这料也是足够猛了。据统计,网站上的“案情查处”是点击率最高的栏目,从2013年12月6日至2014年12月17日,共发布805条消息,平均每天2.1条。
12月15日,由中纪委与央视联合摄制的反腐纪录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该片据说由王岐山亲自上阵审稿,其中不乏“尺度大”的一些言论。
如一些违纪官员说的“实话”:“天高皇远,监管不到”,“八项规定可能执行起来也不会怎么严格,可能也是一阵风”等等,也原封不动地在电视屏幕上面向全国播出,“尺度”之大也有点令人咋舌。
有媒体人感慨:“这样的选题、这样的尺度,没有上面的授意,哪家电视台敢做啊?”
重视网友力量,互动交流反腐
在创建网站的过程中,王岐山就提出“网站是前台,支撑是后台”,广大网友、人民群众就是最大最硬的后台。因此中纪委网站首页上有“举报指南”、“我要举报”、“举报查询”、“其他举报网站”、“举报方式”五个链接,将举报功能设置得很细致。举报人可得到仅自己能看到的查询码以及时查询举报受理情况,并会依法依纪受到保护。
中纪委人士称,这可以更大限度地发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反腐败斗争。上线仅一个月后,中纪委网站统计的网络举报数量达2.48万多件,平均每天超过800件。
此外,网站还专门设置了互动交流的版块,包括“在线访谈”、“每月e题”、“廉政留言板”、“回复选登”几个栏目,与网友就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进行交流互动。现在的“每月e题”栏目,标题为“请您为2015年党风廉政建设支招献策”,导语写着:“时间的脚步匆匆,忙碌的2014即将过去,充满希望的2015正在走来……”这样亲民接地气的话语出现在“高大上”的中纪委网站上,让人眼前一亮。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认为,网络反腐过去属于“守势”或“运动式”,即网民一般通过微博等方式爆料官方接报后查处,而新网站凸显“攻势”,突出与网友的互动交流,更能掌握反腐主动权。
深谙传播之道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曾在今年5月时总结出中纪委公布反腐案件的规律是“周一拍苍蝇,周五打老虎”,称中纪委反腐时间感很强。这也成为海内外观察中国反腐时的重要标尺。不过后来这个规律似乎又便变了,使人摸不着中纪委的套路。
在纪录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第三集《狠抓节点》中解说到,“网站是公共舆论传播平台。既然在这个平台上说话,就要按照舆论传播规律办事。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巧妙地运用传播规律——他们坚持在一段时期里相对较多地在每周五公布最新案情。几周下来,敏感的公共媒体和网民们就发现了这个规律,并且开始定时守候。这种‘点击期待’也迅速地成为了一个公共话题,进一步扩大了网站的影响力。”
如何在网络上吸引眼球,“欲擒故纵”,中纪委网站也是学了一手。比如,反腐纪录片开播之前,网站上发布预告:“月坛一带富丽堂皇的餐厅店铺是否依然红火?杭州西湖边的神秘会所林立……某机关近十天的公务考察只有两天工作,时间都去哪儿了?……对话违纪人员,感受他们的反思痛悟;倾听专家学者,洞察作风之变后的深层律动。近百位受访者中,还有腐败分子身边人、会所服务员、举报人、暗访记者和纪检监察干部、普通群众等……”这样的预告怎能不让人想先睹为快?
此外,时效性也是中纪委网站深谙传播之道的表现。一个省部级高官,从最后露面到被调查往往就在几天之内甚至仅一天。如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被宣布调查前一天还在开展调研;山西原副省长杜善学被通报当天,其活动报道还见诸报端。
多种形式、多种资源
中纪委网站设有导航栏、头条要闻、专题专栏、廉政教育、法律法规、网上举报、工作动态、互动交流、廉政论坛、网址导航等11个版块54个栏目,呈现形式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网站上除了综合各大媒体的相关报道、特设图片新闻,视频资料也很丰富。“廉政视频”板块下设12个栏目,不仅有在线访谈的视频,廉政建设的相关视频,甚至有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的全集视频。现在也推出了自己拍摄的专题纪录片。
12月19日,中纪委网站还推出党纪法规库,提供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的查询服务。
三、背后的人
不论是成功的理念,还是火的原因,中纪委网站能够做到这些,都离不开背后的人。王岐山执掌中纪委后,誓言既要“拍苍蝇”,也要“打老虎”,他是“与媒体打交道的高手”,也是他力推并亲自为中纪委网站上线的。
中央纪委监察部原来有数个网站,但是资源不集中,有些浪费。对此,王岐山提出了五网合一的思路,并在创建之初为网站定位——它是中央纪委监察部的综合性政务门户网站。
2014年3月,中纪委监察部调整内设机构,在原来的宣传教育室基础上组建了宣传部,并将原先有办公厅负责的新闻发布工作改由新组建的宣传部承。首任宣传部部长为肖培,并担当中纪委新闻发言人职务。
值得一提的是,长期从事宣传工作的肖培,早年在北京工作时就与北京原市长、现任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有过交集,曾任共青团市委宣传部长,北京青年报社总编辑、北京晚报总编辑、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副秘书长、市文化局长等职。这样一位“资深媒体人”,又怎能不懂媒体之道和宣传?
